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費迪南.馮.席拉赫 -- 罪咎


書名:Schuld
   ( 罪咎 )
作者:Ferdinand von Schirach
   ( 費迪南.馮.席拉赫 )
譯者:薛文瑜
出版:先覺
   2011年11月25日



法律代表正義嗎?
我想,應該沒有多少人會這麼認為,包括我自己在內,從小到大看了那麼多司法爭議的案件,一直到現在還是都能看到,在這種情況之下,要相信法律代表正義,老實說信心是很薄弱的。

但是儘管如此,當看見一些讓人難以置信的可惡事件的時候,在心裡還是會希望司法能夠還被害人一個公道。

只是偶爾在這麼希望的同時,或者說和家人朋友討論起來的當下,心裡也會想著;這件事真的如我們所看到所想的這般嗎?

在表達<罪咎>的感想之前,想起的是作者費迪南.馮.席拉赫的上一本作品;<罪行>
在案件的背後,真相究竟是什麼?有什麼是我們看不見的?律師執業多年的作者費迪南.馮.席拉赫藉由<罪行>一書,不卑不亢、冷靜而清楚地把他辯護過的一樁樁案件層次分明地批露出來。
讀<罪行>像在讀去掉推理元素的社會派推理小說,但沒有什麼課題的深入討論、沒有離奇的線索與推敲,作者只是平實地描述這些案件之所以形成的原因,簡單銳利的口吻完全沒有任何人情溫暖,但是也因為那客觀得猶如第三者般的不帶情感,反而讓人對每個案件背後的故事產生確實的心情脈動。

但是,<罪咎>則不是如此,相較於<罪行>對於事件幕後的回憶,<罪咎>更真實地呈現案件本身的前因後果,以及身為律師的作者怎麼樣去為案件辯護的過程。
這其中也包括了,作者為加害者脫罪和減輕刑責的案件。

在看<罪行>時會為每個案件的背後故事感到嘆息,而<罪咎>則是會令人有種難以置信的憤怒,或許是因為雖然作者不帶任何感情地去描述這些事情,不做任何偏袒的筆鋒保持了中立而增添了真實性,但也會對那不帶任何情感的中立感到生氣,覺得;怎麼能夠如此無動於衷?
但是,這一則則的故事卻也讓我知道了,法律看似嚴正,卻其嚴正也是硬梆梆的鐵板一片,沒有變通與人情,只看證據以及與法條,罪要達到證據確鑿才能成立,很難想像明明應該是事實的事情,卻因為沒有明確的證據來做指證,而就能夠逃過司法的制裁。
原來,事實與案件是兩回事,費迪南.馮.席拉赫先前著作的<罪行>讓我了解了這一點,而<罪咎>則讓我明白了,犯罪與事實也是兩回事,透過法律條文看到的罪是可以量化的、而事實也是能夠因為絕對的沉默與不足的證據而被掩蓋。

說真的,讀完<罪咎>心情真的好不起來,但也不是說因難過而覺得沉悶,而是會不斷地設想;為什麼,就是這些設想讓自己越想越不開朗。

其實,說作者無動於衷也不完全是,在<慶典>這一篇故事裏說到初出茅廬的自己與同學打贏了一場官司,在那最後一段敘述中他寫下了這樣的話:
「我們知道,我們失去了童真,而且這無足輕重」
「經過此役,我們一夕之間長大成人」
「我們已經知道,事情再也不會是簡單的」

這番話並不是懺悔也並非反省,但很像是回憶過去時為自己的人生在某個階段時所下的註解。
他明白自己失去了什麼,也知道自己讓別人失去了什麼...可是他已讓這些變得無足輕重。

4 則留言:

  1. 我很少看非日本小說,所以對這本書和作者都很陌生。

    毫不在意的寫法…作者的寫法是不是像寫報告那樣的平鋪直敘?感覺有點可怕喔@@ 或許作者本人也很憤怒…我對書名的意思有點興趣,書中有交代嗎?除了指犯罪的罪咎外,我在想會否也指無動於衷的罪咎。

    想法律和正義這些事總是會想過沒完沒了…
    讓自己好過一點,我是這樣想…至少有法律比沒法律好一點。

    我覺得書潛在的力量大概比歌曲和影視作品更大。書本帶來的影響就像安靜地沉睡在心裡,也許連自己也未察覺到。
    最近看完某本書後也覺得有沉重的感覺,但其實自覺感受並不是太深。看完不久卻頭昏昏,手抖得厲害,我才發現自己在不斷回想書的內容><

    aki心情不好的話要聽「元気」的「GO FOR IT!!」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現在比較常看西方小說,因為日本小說有興趣的作者和題材大多讀完了。
      相較之下,我還是比較喜歡日本小說,因為讀完的比率還是日本居多,而且我也比較喜歡日本小說的文筆。

      嗯,有點類似報告那樣,沒有偏頗,但也不溫暖和詼諧,冰冷卻有種真實感。
      書中沒有什麼交代,但我覺得一個律師寫下這些故事,心中肯定有什麼感觸;或許是憤怒、也許是懺悔,只是他避免寫得露骨,就看讀者怎麼去感受這些事吧,我感覺到的是;他非常清楚明白所謂的事實,卻又忠實扮演自己的無奈,好比他說的失去童貞那樣

      有法律一定比沒有好,不過那就是比較消極的想法,但是說真的,以我的智慧來說,目前我是無法找到答案的 ...

      我也這麼覺得,MOE 說的這種情況我也經驗過,有時候看完後深吸一口氣再喝杯水,腦中不斷轉著的是那剛剛看完的字句。

      哈哈,是啊XD,聽完以後精神都來了,還有「HAPPY SONG」也是~~

      刪除
  2. 對司法沒信心加一,我很小的時候曾經想要當律師,但是後來覺得這是一個害人的職業,就放棄了這個夢想
    現在還沒有後悔當初的決定,想想,要是我為了生活所需,必須幫一個加害者辯護,我是否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當我已經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律師蛇後也許還能自己選擇要不要拒絕接這個案子,但是當我還是菜鳥律師,還在律師事務所的時候,我能說拒絕就拒絕嗎?
    當我面對金錢的誘惑的時候,我真的能不對不起我自己的良心做出最好的選擇嗎?
    毫無情緒的文字,有時候跟能因為讀者自己本身的經歷以及價值觀產生更憤慨更激動的情緒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啊...律師是一個很容易感受到理想與現實衝突的行業,其實我們心裡也知道律師所賺的錢有一些是不可避免的黑心錢,就像橘子說的;無法說拒絕就拒絕。
      有時面對這種選擇時,對良心是個很大的考驗,我覺得比起遇到這種考驗,更可怕的是有選擇權時的猶豫不決。

      嗯,這個作者的筆法是我不太喜歡的冷漠與毫無情緒,但是卻又很特別地能夠勾起我的心情與想法,我想就是他那不卑不亢的冷靜配合橘子所說的;讀者本身的經歷與價值觀而產生了更多的心情哪。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