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 名:The Dark Knight Rises
(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
上 映:2012年7月19日 ( 北美、台灣 )
導 演:Christopher Nolan
製 片:Emma Thomas
Christopher Nolan
Charles Roven
編劇故事:Christopher Nolan
David S. Goyer
電影劇本:Christopher Nolan
Jonathan Nolan
原著漫畫:Bob Kane/Batman
音 樂:Hans Zimmer
發 行:Warner Bros. Pictures
主 演:Bruce Wayne、Batman/Christian Bale
Alfred Pennyworth/Michael Caine
James Gordon/Gary Oldman
Selina Kyle、Catwoman/Anne Hathaway
Bane/Tom Hardy
Miranda Tate/Marion Cotillard
John Blake/Joseph Gordon-Levitt
Lucius Fox/Morgan Freeman
Ra's al Ghul/Liam Neeson
Jonathan Crane、The Scarecrow/Cillian Murphy
從<The Dark Knight>以後,到現在已經過了四年。
那時候看<The Dark Knight>是被朋友半強迫地拉進電影院,然而後來回頭再看<Batman Begins>和等了四年就為這一部<The Dark Knight Rises>就完全是出自於自己的意願。
因為這部個系列確實值得。
過氣英雄的鬥志
我沒想到<The Dark Knight Rises>的故事會接著<The Dark Knight>直接拉到八年後,我一直以為;大概不過是一兩年後的事而已。
<The Dark Knight>結束的時候,Batman 和 Gordon 局長一起隱瞞了 Harvey Dent 死亡的真相,黑夜中出沒的 Batman 成了殺害 Harvey Dent 的惡徒‥‥‥
由此作為基礎的續集,我曾認為應該接下來是高譚市治安大亂,最後還是要 Batman 出來收拾殘局,而且洗清他的冤屈。
但是,情況並非如此。
我看到的是一個把自己過往的美名惡評全都埋葬在深居簡出的隱居生活、乏人問津的過氣英雄,在擔下那麼大的罪名之後不再現身,而把打擊犯罪的重任交給了高譚市的警察們。
一個英雄所追求的是什麼?
而他又能為了這做到什麼地步?
當自己與群體放在天平的兩端,又該做出什麼選擇?
我覺得 Batman 很特別的是;他雖然尋求法律之外的途徑來制裁惡徒,但是他並不迷戀這種黑暗的反面的權力,用高科技裝備和修行得來的力量所實行的正義,其實是一種制伏現行犯的見義勇為。
雖言「制裁」,Batman 卻沒讓自己的力量和權限發展到如同法官那樣給人定刑的程度。他所擁有的優勢是不受法律及規範掣肘,但是他也很明白,漠視這些的結果事實上也是另一種肆無忌憚的邪惡,最後只是個以正義之名的有牌流氓。
最終,Batman 尋求的是一個法律與體制正常且能保護市民的「秩序」,當秩序建立起來、法律能夠保護良民、邪惡能被遏止而不再猖獗‥‥‥
這個世界就將不再需要像 Batman 這樣的英雄。
所以 Batman 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其實已經很清楚,群體一定大於個人,站上頂點的英雄不是英雄,親手終結英雄存在的混亂世界的人,才是 Batman 這樣的英雄所追求的目標。
不過,這個還未徹底洗淨的世界需要 Batman。
「求救的聲音,不管再小聲,他都聽得到,因為那才是他的真實,所以他勢必要有所回應,重新站起」
這是<神劍闖江湖>劍心從落人群中重新起身後,劇情由一個傻老頭對他行為的補述。
Batman 之所以願意承擔一切並銷聲匿跡,是因為他不再被需要也不再聽得到求救的聲音,然而如果邪惡再度蠢動、體制的力量無法有效地打擊犯罪,Batman 就會再度現身。
或者說我是否可以看做這是一個英雄不甘寂寞且自命不凡的英雄情結?
雖然已經很久沒活動筋骨,但或許遇上誰都沒辦法解決的大事時,Batman 是不是多少有點「還是得我出馬」的自信呢。
我想,看成老驥伏櫪的心情也許也可以吧。
無論如何,Batman 捨我其誰的氣魄依然令人動容,儘管體能不再,但該出手時就出手,在 Batman 的眼中或許並沒有「過氣」一詞,在我眼中所看見的過氣英雄,只是一個世俗的定義,對 Batman 而言,從隱居到復出的任何一個作為都在為了自己心中的正義而奮鬥,應該是這樣的吧。
恐懼使人強大
在<Batman Begins>可以看見 Batman 如何面對內心恐懼而成長的過程,以蝙蝠為形象特徵的 Batman,其實是藉由化身成蝙蝠來將自己最害怕的生物塑型化,直視自己心中最懼怕的事物並成為它,由這個過程來克服自我內心深處的恐懼。<Batman Begins>述說了一個英雄如何超越自我內心的軟弱而變得堅強,Batman 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已經擺脫了使自己怯懦的事物,勇者大無畏而無所畏。
但是,到了<The Dark Knight Rises>,又再一次對「恐懼」這個名詞提出了新的見解;當自己對於失敗並可能身死的後果有種「十八年又是一條好漢」的流氓心理時,的確是什麼都不怕,但卻會給自己一個「大不了一死」的自我安慰。
探究恐懼的深處其實是源於強烈的求生本能,勇者無懼的灑脫卻也甩開了對求生的本能主張,生死關頭時看似「不想死」的懦弱會比「死了也沒關係」的淡然更有力量。
再回想<神劍闖江湖>劍心學習奧義.天翔龍閃時的過程;拼上生命也要學會奧義,認為若是無法習得奧義此身便死不足惜的劍心,最後是在師父比谷清十郎強大力量帶來的死亡恐懼下,強烈的「不想死」意念使他豁出所有搏命一擊,方才領悟了奧義的真義而學會了那招天翔龍閃。
無所畏懼使人面對一切都能堅強以對,連死都不怕就沒有什麼可怕的,因此即使滿佈荊棘也是雖千萬人吾往矣。
可是只有一種東西能超越這種堅強的武裝,就是被恐懼逼到極限而產生的求生力量。
<The Dark Knight Rises>號稱是結局終篇,在「恐懼」這個題目的探討上也回到了<Batman Begins>重新進行衍生思考;藉由 Batman 脫逃牢獄的故事為「恐懼」下了一個完美的注解,從「面對恐懼→成為恐懼→超越恐懼」到「正視恐懼→與恐懼相處→讓恐懼給自己力量」,這個由 Christopher Nolan 主導的一系列<Batman>電影,其實從一開始「恐懼」就一直在電影裡存在。無論是 Batman 本人克服恐懼的過程、或者是 Joker 瘋狂地挑起城市與市民的恐懼、還是 Bane 掀起的革命,「恐懼」始終與 Christopher Nolan 的<Batman>同在。
有一種感情叫做愛
在這樣的英雄片裡,愛與柔情似乎只是一種裝飾和點綴,情感的存在好像只是想讓我們看見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的兩難,或者說鋼鐵般男子漢也有被化作繞指柔的可能。
<Batman>故事裡的愛情也是這樣,很自然地就存在了,沒有太多醞釀想像的空間,我想那是因為時間太短,所以很難詳細地將它演的很細緻,但是卻不能就此否定它的存在。
自<Batman Begins>開始,愛就沒在這一系列電影缺席過,這一系列的<Batman>電影所說的愛,並非只限定在男女情愛的範圍,友情、親情或者說更大一點的;如同 Batman 對生長的城市的熱愛,若不是對高譚市深厚的感情,他不會一而再地挺身而出,即使不斷失去,卻又仍然矢志堅定。
而其他像 Bruce 雙親對城市福利與經濟發展不惜餘力的奉獻、Bruce 和 Rachel 的情感、Alfred 守護 Wayne 家族的忠心耿耿‥‥‥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很多,儘管電影用來描述它們的篇幅不多,可是其實處處可見。
恐懼讓人軟弱,但也能使人強大。
愛會讓人沉淪,卻又能令人堅強。
這兩件事情,以刻板印象來解讀,恐懼是負面、不好的,愛是美麗、美好的,然而拋開習以為常的認定來看這兩件事,會發現原來兩者都同樣擁有正反兩面的意義,<Batman>系列裡愛與恐懼是並非共存而各自存在的東西,可是能帶給我們眼中的電影角色形形色色的面目。
堅強正直如 Batman 也會因為摯愛之死而息情死心、也要面對自我內心的恐懼迷失,我相信那並非所謂的正派與好人角色所擁有的專利,既然愛與恐懼可以在意義上做到殊途同歸卻又個別存在,在反派與壞人身上一定也可以看得見,而這一部<The Dark Knight Rises>以 Bane「唯一的過錯是愛上了一個女人」的故事證明了這一件事。
Batman 的愛、Bane 的愛,他們的愛針對著不同的對象而使他們有了截然不同的身分,也註定使他們成為敵人,你死我活。
可是說到底,若不談過程、不看結果、不論對錯,Batman 與 Bane 的愛究竟誰比較偉大、誰的方式才是正確的,那其實是無法比較的兩件事。
日劇白夜行裡篠塚對雪穗說:「如果不是犯罪,那麼你們之間的羈絆真的很美」,會使愛變成不正確的愛,正是因為那過程也許太令人怵目驚心與不忍面對,正因為這些雜質掩蓋並改變了愛的美好。
可是也正如日劇白夜行所言,如果這中間這裡面能夠如果什麼都不是,只單單把愛拿出來看的話,它的美麗依然美麗。
因為就愛的本質而言,別無二致
不解放的自由與不自由的解放
Bane 在高譚市掀起了罪惡反撲的驚濤駭浪,這個行動被 Bane 一行人稱之為「革命」,我不禁想;所謂的「革命」是什麼、「作亂」又是什麼。
「革命」聽起來是種破壞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的好感覺,而「作亂」則給人無秩序與混亂的恐怖直觀,哪種比較好、哪種比較不好,就字面印象上明顯的一目了然。
可是,像 Bane 這樣的革命是正確的嗎?我相信只要看過這部電影的人肯定都會搖頭否定,但是,Bane 卻說這是「革命」,而從頭到尾沒有說過這是一場「作亂」。
是的,作為觀眾的我們很清楚,那不是革命,只是藉口和理由,一個讓自己的行動完全合理化的浪漫口號,因為「作亂」很不好聽也很刺耳,然而「革命」聽起來就很正當也相當有道理。
任何一個腐敗至如高譚市般朽爛的社會,在不安因子瀰漫厚重的氛圍下,大規模的反社會活動都有可能隨時發生,如果今天我們處在那樣的處境,又怎麼能夠清楚地搞懂;這是「革命」還是「作亂」?
歷史上的所謂「革命」,都是成功以後被賦予的名詞,而「作亂」則是失敗以後被安上的名詞,這種說法毋寧是太過清楚的成王敗寇主義,然而不能否認的是,有多少的大起義後來成了叛亂的歷史名詞,有多少大革命在很多年以後才知道從一開始就革錯了命,「革命」與「作亂」存在著某種很難解釋清楚的模糊地帶,而且往往那都需要時間、甚至是很長時間才能檢驗的出來。
Bane 的革命當然是錯誤的,他視人命如草芥,他將所有的政府公務員和資本家當作是人民公敵進行罪行宣判,在犯罪率高而且貧富極度不均的情況下,人原本就很容易有仇富心理,於是那些被審判的人們就成了革命成功的祭品,人們深信是自己的財富讓這些人奪取了,所以自己才會不幸福、才會不得已走上犯罪的道路。
這一集電影中的 Catwoman ( 貓女 ) 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她的本性不見得真的如此窮凶極惡,只是因為惡劣的環境下而走上了偷竊這條路,即使現在的她因為一身好本領累積的財富足以使她過上好日子,但是曾因犯罪的前科累累使他無法改頭換面重新開始。
所以雖然她不完全贊成 Bane 的革命,但也不反對,因為這個城市讓她不幸福,Catwoman 無意跟著 Bane 進行暴動與復仇,是她個人原則問題,而非善良與否的關係,高譚市怎麼樣都沒有關係,聽起來很冷漠,但是要怎麼要求一個不曾從社會體制得到溫暖的人來愛這個城市呢?
一個城市發展到了這般動盪不安的地步,法律與制度肯定有問題,那也就是最難撼動的體制之惡,所以這個城市才有了 Batman,這個想要以自己的力量制裁犯罪的英雄,目標是建立起永遠不要讓這個城市再有英雄現身的善良秩序與制度。
然而,這條路很艱辛也很痛苦,Bane 的反撲正說明了那樣的痛苦,所以他的革命口號能夠獲得所有罪犯的一致同意,無論是天性酷惡、或是其實很善良但卻被逼上梁山,這個城市的惡劣體制都曾經傷害他們,而 Bane 口呼的革命讓他們得以呼應。
但是,革命解放了什麼呢?
除了不被秩序束縛的自由和放縱,Bane 的「革命」闡述了什麼理念?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犯罪者反社會的暴動與復仇,然而究竟這樣的「革命」想建立什麼樣的比之前更好的理想世界,坦白說真的看不出來。
難道所謂的「破壞」就是 Bane 想要的?用罪惡的方式來毀滅罪惡的城市,這就是 Bane 的革命?
這場革命只解放了能夠濫行罪惡的自由,卻無能建立一個真正的理想城市,因為從一開始打定的主意就是不能再建的毀滅,而非破壞之後的新秩序。
我很喜歡這張電影官網上提供下載的桌布,Batman 與 Bane 分別站在兩邊互相對立,Bane 身後擁有絕大多數的追隨者 ( 罪犯 ),而站在 Batman 身旁的警察卻只有兩位。
某種程度來說;Bane 代表了城市社會相當大的反動力量,而帶著警察與之相抗的 Batman 則是在任何革命行動中被打成維護舊秩序的走狗。
英雄總是寂寞的,特別是像 Batman 這樣扛下殺人罪行並且受到誤會的英雄更是如此。
然而 Batman 仍然勇敢堅定地維護自己的信念,不畏批判地站到了反抗的第一線,善良正義的力量很微弱,看看站在 Batman 身邊的人是這麼地少,可是他們擁有 Batman;一個將自我置身於生死度外也要完成使命的英雄。
三部曲終結
我想;這一系列<Batman>真的結束了吧。
應該說,我真的希望這個故事結束在這一集。
Batman 的奮戰已經夠了,高譚市何其有幸擁有這樣一位無私的英雄,當他什麼都奉獻出去了,這個世界也該還給他一個平靜的結局。
或者難道說我們真要看到一個英雄以極為悲劇式的方式死去,才真能圓滿那浪漫悲壯的英雄主義?
正如同三部曲裡一再提到的「不再需要 Batman」;Batman 只能是號召、一個正義善良的象徵。當他豁出性命拼死保護了這個高譚市,為此失去了所有能失去、犧牲了全部可以犧牲的一切的時候‥‥‥
留下來的是什麼?
<Kick-Ass>的男主角有過這麼一個問題:
「這樣的事情為什麼沒有人要作?」
人人都能夠是 Batman。
<神鵰俠侶>郭靖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Batman 是超級英雄、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這樣的大英雄,在自己能做到的範圍之內付出心力,一點點的傾弱扶危也是英雄本色的展現。
這就是 Batman 留下來的東西,和平的希望。
我無法想像在<The Dark Knight Rises>以後以續集方式接續的<Batman>故事會是怎麼樣的情況,當一個故事已經說到這樣的地步,還有什麼必須要再拍一部續集來說呢?
不過說實在的,若真有續集,再由 Christopher Nolan 執導的話,我想我肯定還會買帳。
只是我心裡真的是不這麼希望,就讓這三部曲完美地終結在這個時候吧,也許續集會拍得超級好看,但是這誰又知道呢?
上台的模樣可以無比燦爛,但是很難連下台的身影一樣華麗瀟灑。
對我來說,此刻的<The Dark Knight Rises>就是最華麗瀟灑的謝幕時分,很難想像若打死不退地再來一段安可表演,是不是能夠成為一段漂亮的臨別秋波,這太難想像了。
就這麼結束最好了,雖然再也看不到這麼特別好看的<Batman>,不過‥‥‥
結束的一刻總是要到來的,只要記得它曾經的好和帶給自己的感動,這部電影就永遠在心上留下了值得的印象。
※這篇感想裡的圖片均取自網路
因為Anne Hathaway和Joseph Gordon Levitt的關係我也有點想看Batman,看完你的介紹就更想看了~
回覆刪除我想問下如果我前2集都沒看過會不會有看不懂的地方ar?
TO S:
刪除Anne Hathaway 在這部電影裡面很漂亮啊,我以前就覺得她很漂亮,只是都沒看過她的作品,她演的 Catwoman 扭轉了原本我對這角色的不好印象 ... Joseph Gordon Levitt,我覺得他很帥。
不會有看不懂的地方,跟我去看的人也很多都沒看過前面,但是也無礙觀賞。
某些劇情如果有看過前兩集的話會覺得更有意思,因為這三部劇情有連貫性。